如何用 heptabase 做讀書筆記?比卡片盒筆記法更簡單的 3 個筆記方法分享

by 王翰元
Published: Last Updated on

跳躍性思考的筆記救星:Heptabase 使用心得分享裡有簡單介紹過 heptabase 可以應用的領域,如專案管理、學習知識等等。而這篇是想以讀書筆記作為例子,讓各位更好想像 heptabase 可以怎麼被使用。

如果你符合以下的描述,或許這篇會讓你有一些收穫:

  • 想用 heptabase 做讀書筆記但不知道如何開始的人
  • 單純想看 heptabase 的使用案例的人
  • 曾嘗試過卡片盒筆記法但覺得不適合你的人

看完這篇,你會帶走 3 個用 heptabase 做讀書筆記的實際例子,會以我近期讀的三本書作為分享:從0到1、道德經、普林斯頓的電腦通識課。

方法一:章節拆解法

章節拆解法是我目前最常使用的方法,是我在幾本商業書並嘗試用 heptabase 做筆記之後,慢慢自行歸納出來的。
方法很簡單:一張卡片對應一個章節,或是小標題。

以從0到1這本書為例,由於這本書每一個章節篇幅都不長,每個章節內的小標題很明確、內容也不多,所以拆解起來很順暢。

首先,你會看到下圖有 9 張藍色卡片,每張對應一個大章節。藍色卡片的內容就是每個小標題。

我的順序是這樣:在開始一個章節前,我就會先開一張章節卡,我看到哪裡,就把小標題先打這張章節卡內。

如果有我想要節錄的內容,我就會在該小標題下直接照抄上去。如果有想筆記的地方,就直接用分隔線隔開,然後補充在下方。

如果一個小標題的內容變多了,我就會拖曳到旁邊,變成一張新的卡片,原本的地方就會自動變成一個連結,非常方便。

總結一下,這個方法的步驟很簡單:

  1. 建立章節卡
  2. 打上小標題
  3. 節錄內容
  4. 把小標題拖曳到旁邊,成為一張小標題卡

就這樣,每一個章節都重複一樣的事。建立章節卡、打小標、節錄、拖曳…直到整本書看完。

我發現這樣做的好處在於一目瞭然。在閱讀的當下,通常你會專注在段落的文字上,而不是上下文的關係。

透過在白板上拆分章節與標題,會讓整本書的結構更加清楚。

更好玩的是,我們可以利用白板的特性,讓這些內容的順序性消失。在多拆分幾個章節之後,也許會意外發現之前沒想到的關聯性。

例如在後面的章節所節錄的內容,說不定和前面的章節有所呼應。這時就可以用一個箭頭把兩張有關的卡片連起來,不僅視覺上好看,也加強了記憶。

方法二:中心思想法

大致上,跟前面的章節拆解法相去不遠,只是多了卡片的排列

道德經比較明確也比較好玩的地方:道德經有個貫穿全書的中心思想。我們可以利用這點來做排列。

道德經所有的內容都和有關,而第一章就在說明道到底是甚麼。所以道德經的第一章可以說是整本書的核心,後面的章節都是從此延伸變化而成。

由於這個特性,我在將每一個章節各自建立成卡片之後,就把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的卡片放在了正中間,作為視覺上的核心,其他張卡片就圍繞著這個核心而展開,變成類似心智圖的感覺。

同時,由於道德經有些章節的內容是相互呼應的,這時我就會把卡片放在相近的位置。這樣如果我下次回想起來想要複習的時候,就可以一起看到類似的內容。

方法三:專有名詞法

顧名思義,專有名詞法就是一張卡片對應一個專有名詞。

以《普林斯頓的電腦通識課》為例,由於這本書的特性是專有名詞特別多,所以我就很直覺地把每一個專有名詞都建成一張卡片,內容就是該名詞的定義及例子。

這個方法的優點在於容易回想,日後要查找的時候很方便。而缺點也很明顯,如果在白板裡看到一堆散亂的專有名詞,其實還滿混亂的,所以要花比較多時間整理卡片。

由於專有名詞通常會有其演化的歷史,如果依據時間先後來整理專有名詞的出現順序,應該可以看出更多有趣的關聯性。

總結

如果是看書時想要嘗試做點筆記、但又不太喜歡整理的人,章節標題法或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尤其是章節與標題有著清楚脈絡的書,效果特好);

如果需要讀專有名詞比較多的書,專有名詞法則是一個很直覺的方法。


後記

我在歸納這幾種方法之前,有稍微去認識一下卡片盒筆記法的書,以及看過幾篇介紹文章,大致掌握了索引、文獻及靈感筆記的概念。不過在實踐的時候,卻覺得沒那麼順利。

我想可能是個性使然,如果一套方法對我來說不夠直覺,或者有一定的學習成本,我就會很懶得去學習。我只想學對我來說最直覺的方法。在嘗試了一陣子的卡片盒筆記法之後,我就放棄了。決定以自己的直覺來做做看筆記。

所以這篇其實也是幫我自己檢視目前到底做了些什麼。而在寫完這篇之後,重新回頭看卡片盒筆記法,意外的發現其實有一些共通之處。

例如,章節標題法其實就是以章節與標題建立索引筆記,而擷取的內容就拉出來變成文獻筆記,最後直接把靈感筆記打在文獻筆記的下方。

有趣的是,我在做筆記的當下,根本就沒想過要把筆記歸類。但我在重新回顧的時候,卻發現我無形之中也套用了類似的概念。或許也可以這麼解釋:我在無意之間吸收了卡片盒筆記法的思想,發展成了自己的版本。

所以,最後我想說的是,如果你也和我一樣,想要開始認真邊閱讀邊做一些筆記,但是又覺得卡片盒筆記法有些苦手的話,或許你可以先嘗試用自己的直覺開始試試看,說不定也會發展出屬於自己的有趣方法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