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看書:關於看書的常見壓力

by 王翰元
Published: Last Updated on
A:「結果這個周末我都沒看完」(要看完的壓力)

B:「感覺應該要存起來好好看」(感覺看書好像是一件很怎麼樣的事)

C:「有一種要看完的壓力,像在考試的感覺」(像是在考試的壓力)

D:「太高尚了,我還是去打電動吧」(感覺看書好像是一件很怎麼樣的事)

E:「太認真了哥」(感覺看書好像是一件很怎麼樣的事)

我發現,身旁有些朋友其實會對看書感到抗拒,或是覺得看書是一件很有壓力的事情,這挺有趣的,除了可能有些人本身就覺得看一堆文字很麻煩之外,其實不喜歡看書的人當中,也不乏擅長讀書的人。即使他們從小就擅長讀書考試,「看書」這兩個字卻還是會造成他們的壓力。

究竟是甚麼阻擋了他們?

這篇想來談談目前我所發現關於看書這件事的阻力,以及我們可能可以用甚麼心態來面對。

阻力一:「看完」的壓力

被一本書的封面吸引、拿起來隨手翻了幾頁,看到幾句不錯的句子,頻頻點頭,感覺到「嗯,這本書好像還不錯」。你思索了一下,腦袋裡閃過幾個細微的念頭,「嗯,感覺看不完,算了」,最後放下了書,離開。

諸如此類的場景,似曾相識嗎?我想你並不孤單。

我發現關於看書的阻力裡,「感覺看不完所以不想看了」是最常見的原因。類似的還有覺得字太多、內容太難、感覺需要花很多時間來吸收等等。

這其實滿可惜的。因為,其實你已經浮現了想要看這本書的念頭,不過卻被某個想法給綁架而收手。通常我們會想閱讀,不外乎兩種原因:為了興趣,或是心裡有疑問,想向書裡尋找答案。前者大概不太會出現這種壓力,比較可能的是後者。

我所說的可惜是指後者。因為你的人已經到書店裡,透過直覺拿起了那本書,更看到了某幾句覺得不錯的句子,但是最後卻沒有下手帶回家。

我想這個阻力的一個可能原因,大概是被過去考試的習慣所束縛住了吧。以前還是學生在準備考試的時候,難免會有要把所有章節都要讀完的壓力。而且當時大多數的時間也都貢獻給了教科書,較少時間花在自己其實真正有興趣的書上。身體自然而然地把「書」跟「讀不完的壓力」聯想在一起,形成了某種迴路。

所以長大之後,當我們再次因為別的需求,而去翻開「書」的時候,身體聯想到的不是眼前的書能為我們解決問題,而是回想起教科書所帶給我們的壓力。

「那天,人類回想起了讀書的恐怖」

書,沒讀完也沒差

不過,其實我們可以不需要活在書的陰影之下。已經開始工作的我們,已經不再是當年的學生,不再被教科書所綑綁,也不再需要為考試而苦惱。

書,沒有看完也沒關係。就算只讀了一頁,只要能滿足當下的需求,解決眼前的問題,那又何妨?沒有讀完又會怎麼樣?我們已經不需要考慮有沒有讀完,有沒有把每個公式都背起來,有沒有把每個定理都推導一遍,也不需要被誰評分,不需要跟誰比較了。

所以,沒看完也完全沒關係。只要有對自己產生一丁點的收穫,那就足夠了。就如日本亞馬遜的王牌採購土井英司先生在《一流的人讀書,都在哪裡畫線?》 一書中所說:

閱讀商業書就像在挖掘鑽石,只要挖到鑽石,其他砂石都不重要。

像《管理學》這種包羅萬象的書,沒必要一口氣全部讀完。它就像字典或百科,有需要之時翻到你要查閱的部分,畫幾條線就好。

沒讀完,真的沒關係。

實際拿起來看一頁,跟直接空手回家,哪一個比較可能讓自己產生後悔的情緒?我想答案很明顯。

那怕只是翻了一頁,只要比昨天的自己多做了一點、多累積了一點,那就是一種收穫了。

person holding white printer paper
Photo by cottonbro studio on Pexels.com

阻力二:感覺好像是一件很怎麼樣的事

我有個習慣:在 IG 上分享書裡我覺得很有感的句子。

有時候我會收到一兩個朋友回覆我的限時動態,大致上是在說「Wow 好認真」「好文青哦」等等,其實我會有點難為情,也不太知道要回應甚麼才好。分享那些句子,並不是想要凸顯自己有多文青、多認真讀書之類的,單純只是感到「嗯,這句真是說進我心坎裡,也許有人也會覺得很好」這樣的心情。而事實上也有好幾次,真的有朋友回覆我說「寫的真好」,那時候的感覺挺好的。

不過另一方面,當收到好像在被稱讚很認真的那些回覆時,其實似乎有一點困擾。

對於「好認真啊」的回覆,我擅自解讀的感想是:說者某種程度上認為看書是一件「很怎麼樣」「有點那啥」的事情,是一件他平常不太會去做但心裡其實又覺得自己應該去做的事,所以在看到別人做的時候也忍不住感嘆。也就是說,這句話看似是在稱讚我,但背後的意思或許是一種對自己的失望感,覺得應該去做卻沒有付諸行動的壓力。

如果我今天分享的是打遊戲的動態,大概沒有人會稱讚我好認真吧?除非老師在上課的時候會時不時提醒我們:「萬般皆下品,只有電競高」。

也就是說,說我認真的人,真正在想的或許是「自己應該也要認真看書」。

對此,我想說的是,其實看書沒甚麼大不了的。我只不過是抱持著普通的想法,做著普通的事情而已。

看書,其實沒甚麼大不了的

書,不過就只是個解決問題的手段,就只是個幫助我們解開疑惑的工具,就只是個能看見不同觀點的地方。沒甚麼大不了的。

關於看書,我們來看看老子在兩千年前就已經給了一句精妙的箴言:

「絕學無憂。」

—《道德經》

關於這句話,網路上和各種書有很多版本的解釋。我個人最喜歡的版本是:「不刻意崇尚知識,就比較不會憂慮。」道是不執著而流動的,不執著於任何一點。刻意的說唯有讀書高,可能也算是一種執著。

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讀書學習才是最快、最有效、最好的成功道路。這句話以資本主義的角度來說或許沒辦法反駁,學習知識、廣泛閱讀也確實對個人頗有助益。但是當唯有讀書高的想法深植人心,過度的鼓吹反過來變成了壓力與焦慮,這樣不管對於個人還是社會,是否都本末倒置?

所以不刻意崇尚讀書,不過度追求知識,不把讀書當成好像怎麼樣的事,自然就比較不會焦慮,而心裡的阻力或許也會自然跟著消失。一旦心裡的阻力消失,或許你會發現,看書的速度反而更快了。

書,一種把很多張寫著文字的紙集合起來的東西。現在還可以被放在電子產品裡。

photo of man lying on bed while reading book
Photo by Lisa Fotios on Pexels.com

後記

在寫第二個阻力時,其實有一點緊張。

擅自解讀別人在想甚麼並且將之寫出來,大概很有可能會有所冒犯,所以如果冒犯到了誰,我在此先道個歉。畢竟如果整個錯了就好笑了。

不過,我相信多少有一些人會有相同的想法(對吧?對吧?)。所以雖然知道可能會冒犯,但我還是希望嘗試把那種藏比較深的心理狀態抽出來,放在陽光下檢視,才有機會扭轉。

某種程度來說,我也是在對自己喊話。例如,雖然我不覺得看書有甚麼,但我看到勇敢追求自己目標的人的時候,也會有「好厲害啊」「好認真啊」這種羨慕之情出現。我想這種心情,或許跟看到自己看書的別人是類似的。

其實人們大概都只是在做著自己想做的事而已。既然是各自想做的事情,那就沒有甚麼認真不認真、厲害不厲害了吧?我嘗試這樣想。

6 comments

Chiu 2023-10-27 - 4:30 am

對對對,沒想要表達什麼,就只是想告訴你:我也認同你的想法!!!

Reply
王翰元 2023-11-03 - 3:22 am

謝謝你的認同XD
希望大家都能看到自己需要的書~

Reply
Noa 2024-06-05 - 5:00 am

太有感觸了,真的很受小時候讀教科書的困擾,直到現在每次想要讀些自己喜歡的書,都會有一種隱形的壓力存在。要學會慢慢跟這種感覺say bye啊啊啊!!

Reply
王翰元 2024-06-18 - 8:08 am

沒錯,可以跟那些隱性壓力永遠說再見了

Reply
春賢 2024-11-17 - 5:15 pm

看書真的是最自由又快樂的事情。

Reply
王翰元 2024-11-28 - 8:49 am

如果能在一個風光明媚的地方看書,簡直是無上享受。

Reply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