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工作四小時》心得:令人衝擊的人生觀念

by 王翰元

這本書在說甚麼?

這本書總共有四個章節。

第一、二章談的是如何重新看待目前的人生,從中找出重要的事,成為「新富族」;第三章在分享作者自己如何從零開始打造一個零售事業,並且讓它自己運轉;第四章則在談成為新富族之後,可能會遇到的心境轉折。

其中我認為最難的是第三章。難不是只難以讀懂,而是指的是實際上操作起來,應該是會花最長時間的部分,因為那實際上等於是在創業。

整體而言,作者是在分享他一路走來的人生經驗。書中提供了非常多仔細的方法與工具,滿少見的。不過,我認為最值得學習的,反而不是他所使用的方法,而是他非常做自己的精神。

以下是我最喜歡書裡的三個點。

迷你退休

我很喜歡作者提到的「迷你退休」概念。

「為什麼不將二十到三十年後的退休生活,平均分布在人生各階段,不要留到最後?」這是書中的原句。

所謂的迷你退休,是指作者動不動就會休個長假,每次可能一到六個月不等。例如一年裡會有兩到三個月在阿根廷或是希臘度假,完全抽離工作。在這段時間,不只是用拍照的方式走過景點,而是嘗試用自己的速度來體驗當地的生活,並且遠離工作帶來的雜念。

我覺得這樣的觀念相當衝擊。

是啊,為什麼我們總是在年輕、最有活力的時候,把人生奉獻在工作上,然後才在已經慢慢失去活力之後,才要開始去體驗人生呢?為什麼我們的觀念,總是「要把錢存到退休後」呢?

我們說存夠了錢,就會去體驗人生。那麼,真正的目的應該是體驗人生,而不是存錢吧?然而,現況好像是完全反過來:為了存錢而不斷工作,工作到生活裡只除了工作,都不知道要體驗甚麼了。

這不是很奇怪嗎?這難道不是本末倒置嗎?

「等我存夠了錢,我就要去環遊世界。」作者說他遇過不少人都用著這樣的謊言欺騙自己,那是一種拖延的藉口,我覺得很有道理。

當然,環遊世界需要錢沒有錯,可是,我們真的有所行動嗎?是真的想要朝「環遊世界」的目標靠近,還是只是用著錢不夠的藉口,讓自己待在安心的原地?還是其實,只是沒有認真地想過「存夠錢」之後要做甚麼?

說到底,那可能只是不願意問自己真正想要的是甚麼,而拿錢不夠來當作理由而已。

作者所提出的迷你退休,與其說是一種生活型態的提案,不如說是一種令人衝擊的人生態度。

自在感挑戰

作者在部分的章節末端,會提出所謂的自在感挑戰,我相當喜歡。

我覺得用白話文來說,就是「厚臉皮練習」。他提出一系列做了會讓人覺得尷尬、難以啟齒、非常困難的行動,也就是在挑戰自在感的上限。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會要求學生打電話給一位名人,請他們回答三個問題,成功的人可以獲得一張去到任何地方的機票。

作者曾經在普林斯頓大學當過客座教授,這是他在課堂上要求學生做的練習。例如,請打電話給 Google 的總裁,或是 Elon Musk 等等。

「我相信成功可以用你願意承受的破冰對話次數來衡量。我認為如果我能幫助學生克服他們的破冰電話或電子郵件會慘遭拒絕的恐懼,這一課將對他們一生受用無窮。」作者這樣說。

我看到這裡,只冒出一個疑問:「這也太難了吧?怎麼可能?」

但冒出疑問的同時,我卻也認為作者說得確實有道理。畢竟很多時候,我們不敢踏出行動,是因為某種無以名狀的恐懼。反過來說,如果我們能習慣與恐懼為伍,那麼是不是就能做出更多行動了呢?(p.s. 與恐懼為伍讓我想到這隻搞笑排球影片

自在感挑戰就是這種東西,是作者提出一系列希望能幫助我們面對恐懼的練習。

感覺是個「厚臉皮」的人

整本書看完,我對作者的印象就是「感覺相當厚臉皮」。

例如,他曾在大學的 TA 課問了 TA 2-3 個小時,只為把自己搞不懂的東西搞懂。換作是我會怎麼做?我大概問個兩三題,想到後面還有人,就會想著趕快離開讓下一個人問好了。

再來,他在討論如何在公司裡削減不必要的雜務時,建議「避開所有缺乏明確目標的會議」,因為這會浪費拿去做重要工作的時間。

你可能會想,如果拒絕參加會議,被討厭的話怎麼辦?會不會被說「耍甚麼大牌」?對此,作者的回答是:「等到大家都了解你的方針是專注工作,而且絕不改變,他們會接受事實,不再在意。不滿最終都會釋懷,不要忍受笨蛋,不然你也會被同化。」

光是這句「不滿最終都會釋懷」,就能了解他是多麼厚臉皮的人了,多麼不怕被討厭。

不過我並不是在批評,相反的,我認為他的厚臉皮相當值得學習。

並不是刻意耍大牌,只是有更重要的事情必須完成而已。雖然這大概會讓某些人感到不被尊重,但是沒辦法。有時候,完成某些重要工作,比讓某部分人感到被尊重,來的更加重要一些。

拒絕別人對台灣人來說真的很難。別說台灣人了,我想就算是對個人主義較強的美國人來說也一樣難。如果很簡單的話,這本書就不會這樣寫了。這本書之所以能暢銷,我想就是因為它講出了連美國人可能都做不太到的事情。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我說作者是個厚臉皮的人,但他的說話方式並不是那種讓人感到目中無人的類型,他反而是懂得用圓潤的表達代替抱怨的人。

這一點,從他的建議可以看的出來:

想像你正在走廊走近老闆,一手搭在他的肩膀上:

「我想要出席會議,但我有個更好的想法。乾脆別再開任何會議,因為開會根本是浪費時間,做不出任何有用的決定。」

vs.

「我想要出席會議,但是我忙翻了,有幾件重要的事一定要完成。我可以在外頭辦公?只有今天而已,不然我也無法專心開會。我保證我會找某某某同事,了解會中的討論和決定。這樣可以嗎?

 

前者聽起來比較像在抱怨,後者則聽起來會舒服一些。即使聽起來還是有那麼點自私,畢竟誰沒有重要的事要完成?不過,至少聽起來沒那麼刺耳。

總結

整本書看下來,與其說是作者在教我們如何成為新富族,不如說更像是作者在分享他(過於精彩)的人生故事。

 

總而言之,雖然我用看似負面的「厚臉皮」來形容作者,但實際上,我認為他在做自己與尊重別人之間,抓到了很難得的平衡點。而他那種不斷挑戰規則、超乎常規的精神,讓我深深佩服。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