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石教我的事:語言的侷限性

by 王翰元

當我看著我的藍螢石,我發現我很難精準的描述它的樣子。

這就像是語言與真相的關係。


語言是相當強大的,同時也是相當侷限的。

語言強大到可以控制人心,可以給人希望,可以讓人從絕望中轉變成有希望,可以讓人在艱難的生活裡活下去,可以建構出史上最廣為人知的故事,可以讓人相信戰爭是正義的,可以形塑人們的思想。

同時,語言也是相當侷限的。當我嘗試用語言形容現實世界,往往是很局限的。像是我想嘗試描述我手上的這顆藍螢石,我完全不知道該從何描述起。就算我嘗試用礦物學的形式語言來描述,我也不覺得我能把它真實的樣貌描述出來。

它既不是長方體也不是正方體,他不是任何一種我們所熟知的形狀。它看似像個梯形,但是右下角卻缺了一角,而且上下兩邊是不平行的。它在日光燈的照射下具有藍色的半透明色澤,但是又並不是全部都是如此。勉強的形容,他大概有四到五面。每一面的色澤與紋理都有些微不同。我才剛學礦物學的術語,還不太懂晶系、解理是什麼意思,無法判斷這顆藍螢石到底具備哪些屬性。

就算我可以透過書上的描述,知道螢石的各種性質,但我也不認為我能把它最真實的樣貌給描述出來,沒辦法讓它真實的浮現在你眼前。

這告訴我們什麼?要用文字來描述現實世界,具有相當的限制。而且這個限制其實比我們直覺認為的還大。

就像上面那段描述,我不覺得我有把這顆石頭的真實樣貌呈現出來,百分之十都不到。或許一部份也是我沒有受過訓練的關係,但這也很好的說明了一件事:要單純使用文字來描述現實世界是有相當難度的。

連一顆石頭都如此難以描述,更何況是複雜了幾十倍、甚至是幾千倍的人類?而我們最常用的評斷人的方式卻是:「他是好人還是壞人?」多麼荒謬的一件事。

不過這也不能怪我們,畢竟這就是我們大腦的運作方式。大腦天生就喜歡節省資源,不想要做多餘的思考。但是一方面,它又隨時隨地都在判斷情勢,接收周圍的資訊,以做出最好的預測。我們一面有隨時能在背景思考的潛意識,一面有以為自己在進行大量思考但其實還好的表層意識,我們總是處於這兩種意識的交戰與糾結之中,而這糾結之下的產物就叫做焦慮。

我們妄想用簡化的方式來理解這個世界,以為這個世界就是被簡化過後的樣子,忽略世界本來究竟有多麼複雜。有些人想要把這世界所有的知識都裝進腦袋裡,有些人覺得自己眼中的世界就是世界本來的樣子。現在想要認識這個世界,我們幾乎都是透過語言這項工具,而不是五感。

然而語言是相當侷限的。對於「認識現實世界」這項目的來說,語言不一定是最適合的方法。但我們仍然在這麼做。

語言是相當強大的,強大到能支持一個絕望的人活下去,強大到能摧毀一個人的人生。

語言是相當侷限的,對於描述並理解現實世界,五感可能是更適合的途徑。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