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 Work-life balance 不用擇一嗎?

by 王翰元

這篇文章在說什麼?

作者提到,目前心理學的主流觀點認為,心智能量是一種有限的資源。因此人們要學著合理地分配心智能量到工作與生活之中。

不過作者有著不同的看法。他認為,心智能量比較像是互補的關係。工作的能量與生活的能量,並不是只能擇一,而是可以互相補充。

作者給了三個建議:

  1. 別把工作和人生中所學到的事隔絕開來
  2. 感受你的能量如何在生活中不同的領域流動
  3. 讓周圍充滿有能量的人

其中我最認同的是第三點,也就是找到族人。關於「如何找到族人」,我提供了自己的親身經驗。

以下是我對這幾點進行的思考。

別把工作和人生中所學到的事隔絕開來

這點我是同意的,就像其實我開始認為 work-life 不是一個 balance,而是一個 cycle。

我覺得和作者想說頗有幾分相似。工作和生活其實不是兩個極端,他們之所以會是兩個極端,是因為某種程度來說,我們自己在心態上把兩者給區隔了開來。

然而,人生為了存活下去,不可能沒有工作。至少在財務沒有到達一定水準之前,一定需要工作來換取能活下去的資源。工作也是一種可以讓人獲得成就感與貢獻感的事(否則就不會有工作狂了),所以工作與生活是一個圈而不是一個翹翹板的說法,我其實是能夠理解的。

感受你的能量如何在生活中不同的領域流動

第一時間看到這個建議,直覺告訴我有點困難,也有點太過理論。很多時候我們其實沒那麼多能思考這些的時間。

例如,我的工作是 DS,那麼我個人好奇的事是如何開啟一個付費電子報,所以我可以試著思考自己做怎樣的電子報可以對同事有益?總覺得聽起來不是很合理。

如果我工作上必須要學更多 AI 的專業,但其實我想當個廚師,那我要怎麼把兩者結合起來?

→ 變成用 AI 來做食譜、找自己的食譜?

如果我是一個 Data Engineer,所以我可以試著想做菜跟 Data 的關係?這樣似乎是在把一件純粹是興趣的事情,跟工作扯上鉤。這樣總覺得心情好像不會很好。

如果在做純興趣的事情,又跟工作想要扯上關係,這樣不是讓興趣變得很不純粹嗎?這樣很難切開吧?

讓周圍充滿有能量的人

這點我絕對是認同的,就是讓自己的周圍充滿族人。總之就是盡可能跟自己有相同理念的人有連結吧。

他們會成為動力和自信的來源。

我所體會到的方法之一,就是不斷地發表內心真正的觀點。公開的發表想法,自然會慢慢地吸引到和你有相同想法的人。根據是我自己開啟的 1%就好。

方法之二,追蹤他們的電子報和推特。

你所認同的人(或稱族人),他們也會發表你可能沒仔細想過、但其實你很認同的想法。有人幫你把內心未成形的想法具體地寫出來,這是一種很好的體驗。我自己看書就常常是因為這種體驗。

這會形成一個良性循環:你們正在互相學習,而且互相強化的彼此所相信的事。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