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從 Obsidian 換到 Heptabase?一段與 Obsidian 的邂逅

by 王翰元
Published: Last Updated on

在這篇文裡,我會大致介紹一下我的 Obsidian 使用經驗,再說為什麼我會從 Obsidian 突然轉去用 Heptabase,以及最後將主力轉至 Heptabase 之後,對兩者的感受差異。

這篇會以回憶的形式來寫。由於我現在已經沒有在用 Obsidian 的關係,加上它的功能迭代很快,所以對於使用的細節、功能的描述,有些已經稍嫌過時。不過,作為一個兩者都使用過的人,我想我的心路歷程或許還是有值得分享的地方。

有使用 Obsidian、正在觀望 Heptabase 的人,可能會有興趣。

那麼開始吧!

Obsidian 吸引我進來的原因,卻也成了我離開的原因。

使用 Obsidian 的經驗

在 Obsidian 之前,我是 evernote 的付費使用者。有一天偶然看到 Obsidian 的 Graph View 功能,覺得有夠潮,加上我本身又很喜歡 Graph 這門學問,所以看到有使用了 Graph 技術的筆記軟體,就立刻決定使用了。

Obsidian 也確實好用,它幫助我考了一張證照、準備雅思以及學習 Graph 相關的一堂線上課程。建立反向連結的過程很新奇、很有意思,它甚至還可以主動尋找尚未建立連結的筆記。根據建立的連結,Obsidian 可以自動將這些已連結的筆記做成一張全局的 Graph View。透過 Graph View,我可以看到哪些筆記是核心筆記,又有哪些筆記是邊緣筆記。

這在當時只使用過 evernote 的我來說是完全沒看過的功能,太酷。

剛開始,看到筆記之間的關聯,有股莫名的爽感

除了 Graph View 與反向連結之外,Obsidian 也有很多第三方插件可以使用。

例如在準備雅思的時候,我用 Obsidian to Anki 將每張單字卡自動匯入 Anki ,雖然我到最後幾乎沒用 Anki 了,不過自動化的感覺很舒服。筆記方面,有各種幫助你美化內容的插件,例如預先定義好樣式的 note block,或是讓基本的 markdown 表格變得容易閱讀等等。

使用體驗方面,Obsidian 也有很多內建的和第三方開發的主題可以套用,這對一個喜歡調整介面顏色的人來說是一大福音。

至於跨裝置同步,雖然網路上也有一些透過雲端硬碟同步的免費方法,不過我懶得研究。所以即使當時價格有點小貴( 270/月),但我抱持「好工具值得支持」的心態,加上考完試就不會再使用的因素,所以還是買了 Obsidian Sync 一小段時間。同步的體驗很不錯,幾乎沒有遇過任何回溯或是 bug。

白板功能(canvas)當時則還沒出現。

Reverie,社群提供的主題

不過用著用著,我漸漸感覺有哪裡好像不太對勁。

我必須得誠實,即使做完大量筆記後有 Graph View 可以看感覺很酷,但是,「我建那麼多連結之後,Graph View 的意義是什麼?」這樣的想法,不能說完全沒在我腦海出現過。

「 這個功能到底為我帶來了什麼?」我漸漸發現這個問題我答不出來,在後面會仔細說。

於是,原本很吸引我的 Graph View,在新奇感退去之後,好像漸漸失去了原本他該有的光輝。

就在此時,在因緣際會之下,我注意到 Heptabase 的出現。

為什麼會逐漸換到 Heptabase?Obsidian 不好嗎?

在回答之前,我想先分享一個有趣的小故事。

大概 2022 年底,當時我打開臉書的次數已經非常低了,那一整年我只有一篇有打內容的動態,就是分享 Heptabase 官網,我說這工具感覺很有趣。

後來我完全忘了這件事,中間繼續用著 Obsidian。

直到我訂閱 Heptabase、寫了一篇心得文、要進臉書分享的時候,我才發現原來我之前就已經分享過了。

回歸正題,為什麼在那個當下,為什麼我會突然從 Obsidian 換到 Heptabase 呢?

真要說的話,大概就是個意外吧。

當時,關於學習的筆記軟體,我的主力就是 Obsidian ,在筆記裡建立反向連結覺得很好玩、做完筆記之後還可以看到關聯圖,實際上並沒有什麼非換不可的理由。只是我一邊用的同時,一邊也在看有什麼新的筆記軟體可以玩。算是抱持著一個開放的心態在使用。

就在那時,我注意到 Heptabase 的出現。

我已經不太確定自己當初有沒有究竟看到 Heptabase 的介紹影片或是相關文章。不過我很確定的是,在當下,我沒有很認真的去比較兩者的功能,而是意外地看到創辦人詹雨安寫的願景之後,就決定直接訂閱了。

不過,就在這個意外之後,倒是有不少新的感受。

兩者的使用感受差異

過去我用的筆記軟體,從 Evernote、Notion 到 Obsidian,都有一個共通的阻力:階層式分類。

不過在講使用差異之前,可能要先講一下我用筆記軟體主要的目的:捕捉想法和紀錄內心對話

我是個有大量內心對話、無數個想法會在腦袋裡飛來飛去的人,而這其實常常讓我陷入思緒過載的狀態,造成我不小的困擾。我用所有的筆記軟體幾乎都只是為了把這些想法捕捉下來,嘗試讓這些內心對話安靜下來、嘗試解決自己太常思緒過載的困擾。

所以我大部分寫的「筆記」,其實不是為了學習而做的筆記。當然學習也是有,但大多數都比較偏向瑣碎的文字紀錄而已。

Obsidian 帶給我的阻力,也是由此展開。

階層式管理的阻力

你可能會說,那不就把這些瑣碎的想法,丟到一個類似收集箱的資料夾底下就好了嗎?

這樣做確實也沒錯,我原本就是這樣做的。最早在 Evernote 時期的時候,我就已經有一個叫做「想法速記」的資料夾。到了 Notion ,則變成「收集箱」。到了 Obsidian,則變成 daily note。

不過,daily note 的數量慢慢變多之後,好像慢慢開始覺得有哪裡不對勁。只要看到 daily note 跟自己建的其他資料夾混雜在一起,好像就會一直有股分類強迫症的聲音出現。我一看到剛寫完的內容,就是會忍不住開始思考:「是不是可以被分類的更好?」「今天寫的東西,感覺好像更適合放到那個資料夾底下?」

簡單的說,大部分我想寫的東西,都是很瑣碎的想法,而不是特定領域的學習筆記。然而,這些瑣碎的想法,在階層式管理的底下,並不是那麼好分類。

這就是階層式分類一直帶給我的細微困擾,而且從我大學剛開始使用 evernote 的時候就開始了。

你說,這對我來說真的很重要嗎?似乎也沒有嚴重到要換軟體,不過那股心裡莫名的違和感,總是會在我每次打開軟體、開始寫下想法的那一刻出現。

在這樣的結構下,如果加入「想法速記」的資料夾,總覺得很突兀…

阻力消失了:白板、卡片庫、日誌的整體設計

有趣的是,這股違和感在 Heptabase 裡,從來沒出現過。為什麼呢?很簡單,因為 Heptabase 就完全不是以階層式運作的。

Heptabase 打穿了階層式的概念。在整個 Heptabase 的軟體裡的任何地方,無論白板、卡片庫、日誌,只要建立任何一張新卡片,都會直接被放到 Heptabase 的卡片庫裡。

為什麼這件事對我來說很重要?因為他完全不會讓我注意到如何分類的問題。這為我保留了不少注意力。

不僅如此,Heptabase 內建的日誌,也讓我捕捉想法的阻力來到了新低。在用 Obsidian 針對某個領域做筆記時,如果我有個人的 murmur 或是念頭想寫,但是又不想要紀錄在某幾則筆記裡,這時我常常會卡住,不知道要記在哪裡才好。不過,如果是在 Heptabase,這種 murmur 就可以全部灌給日誌,也不用再花額外時間整理。

原來 Graph View (對我來說)真的沒那麼重要

也是在用 Heptabase 之後,才印證了自己之前的疑問:「Graph View 究竟為我帶來了什麼?」

現在回過頭看,答案似乎很明顯:除了新鮮感,想不到其他的了。

雖然一開始覺得可以看到筆記之間的關聯很有趣,但當我再往下想:「這些關聯對我有什麼好處?」就答不太上來了。

即使在我考證照的筆記裡,我能夠透過 Graph View,觀察到有一些連結數量特別多的大點,跟一些邊緣的小點,藉此知道哪些可能是重要的筆記。不過真要論「筆記的重要性」的話,其實在上課跟做筆記的途中,就已經多少有掌握了,似乎也沒有一定要透過 Graph View。

總結

回過頭看,我想我會轉戰的理由可能就一個:Heptabase 對我來說夠直覺

我認為一個適合自己的工具,是可以像自己手腳的延伸一般,不需要太多學習就能順利使用。就像三歲小孩也會使用 iphone 那樣。

(說到底可能也只是懶)

在這個前提之下,Obsidian 對我來說,主要使用的機會比較侷限於學習,同時擁有較高的學習曲線,分類筆記的方式也讓我感受到較多的阻力;相對的,Heptabase 內白板、卡片庫、日誌的整體設計和使用體驗,不僅貼合我捕捉想法的需求,也能同時應用於學習和工作,可以說是滿足了我生活中幾乎 80% 的場景,讓我用起來非常順手。

我想,這可能就是為什麼我將主力轉移到了 Heptabase 吧。


後記

覺得自己好像寫的在業配(如果有的話就好了),所以有必要澄清一下。

寫這一篇不是為了表達 Heptabase 有多好用、而 Obsidian 不好用。比較像是我一邊回想自己當初為什麼會棄用 Obsidian,然後我把過程同步分享出來而已。如果被誤會成我是在批評 Obsidian,可能會有點傷腦筋。Obsidian 還是很有趣的,只是我個人實在是太懶了,所以沒有去好好地研究它。

我希望的是透過這段歷程,讓有在使用 Obsidian 、同時在觀望 Heptabase 的使用者,可以有一個粗略的想像。不管看完之後是想要繼續用 Obsidian 還是轉戰 Heptabase,只要你對自己正在使用的工具有了更明確的想法,我想那樣就值得了。

如果你想試用 Heptabase ,可以點這裡可以直接前往官網,按下 Start your 7-day trial 就可以開始試用囉!

4 comments

2023-09-16 - 1:23 am

你好,我是搜尋heptabase看到您的文章,很喜歡你的分享內容,但是在閱讀過程中,感受到你的部落格功能限制一直干擾閱讀,覺得還是應該留言跟你提醒:
我是使用電腦以chrome閱讀您的部落格網頁,但似乎被限制了滑鼠功能的使用,在其他網頁不曾出現過
當想要往下瀏覽閱讀時,使用滑鼠滾輪一下永遠都會超過一頁的距離,完全無法只移動幾行,最後只能改用方向鍵盤控制下移行數,才能好好看完文章
你的網頁鎖死了無法使用滑鼠滾輪+shift鍵控制網頁縮放,反而會變成是在上下滾動,
左側文章大綱的功能列太大,不斷蓋在文章上總覺得很干擾,所以才會想用滑鼠去縮放網頁大小,不想一直被干擾,但是你的部落格又被鎖死不能用滑鼠控制縮放,做得閱讀時不斷需要被這些難用的地方打斷干擾,影響閱讀情緒

以上是我在閱讀你文章時非常痛苦的體驗,必須老實說~從來沒有遇過一個網頁會設計成無法好好使用滑鼠閱讀,也沒有想過自己居然會是留言反應這樣的問題,因為很喜歡您的分享,還是希望能讓您知道,或許有機會在下次回訪這個部落格時,發現問題已經被改善了~以上希望無冒犯之處,謝謝

Reply
王翰元 2023-09-19 - 3:53 pm

非常謝謝你這麼認真的回覆,讓我知道有這些影響閱讀的體驗!我從你的回饋歸結出三點:
1. 滾輪無法只控制幾行:我猜這個是 smooth scroll 造成的,我暫時取消了
2. 無法使用滾輪 + shift 控制網頁大小:這個我完全不知道自己設定到甚麼,我會盡快研究
3. 文章大綱範圍太大:這點我自己看很正常,所以可能會需要你幫我截圖看看。如果你方便,可以直接寄信到 hyuaverse@gmail.com

再次感謝你的告知,這對我來說是很寶貴的回饋!

Reply
Lyds 2024-04-14 - 5:05 am

最近想開始做讀書筆記,而在搜尋一些適合的筆記方法,研究Heptabse時看到您這篇文章,很有感裡面您提到的:
「不過在講使用差異之前,可能要先講一下我用筆記軟體主要的目的:捕捉想法和紀錄內心對話。

我是個有大量內心對話、無數個想法會在腦袋裡飛來飛去的人,而這其實常常讓我陷入思緒過載的狀態,造成我不小的困擾。我用所有的筆記軟體幾乎都只是為了把這些想法捕捉下來,嘗試讓這些內心對話安靜下來、嘗試解決自己太常思緒過載的困擾。」

原來也有人跟我一樣!曾經想過帶一個小的筆記本隨身記,但實際使用下來又覺得怪彆扭的

啊所以這樣我決定用Heptabase了

Reply
王翰元 2024-04-18 - 12:08 pm

哇,很高興能讓你產生共鳴!使用上有遇到任何問題也歡迎分享出來~

Reply

Leave a Comment